迪奥
克里斯汀·迪奥(英语:Christian Dior),简称迪奥(Dior),是法国著名时尚消费品牌。亦为全球高级时尚品牌控股公司:LVMH 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的子公司(Moët Hennessy - Louis Vuitton, LVMH Group)路威酩轩集团,是一法国酒业与高价奢侈品制造集团。LVMH Group握有 Dior 42.38% 的普通股及 59.3% 的表决权。
迪奥公司由法国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·迪奥(Christian Dior,1905年1月21日-1957年10月24日)创立,总部设在巴黎。主要经营女装、男装、首饰、香水、化妆品、童装等高档消费品。其男装品牌现已独立为迪奥男装。
2018年7月19日,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,迪奥位列208位。 2018年12月18日,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《2018世界品牌500强》揭晓,迪奥排名第62位。 2019年7月,发布2019《财富》世界500强:位列187位。 2019年10月,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品牌百强榜排名82 。
品牌简介编辑本段
创始人
创始人Christian Dior克里斯汀·迪奥1946年在巴黎创立克里斯汀·迪奥。克里斯汀·迪奥为巴黎稳固世界时装中心的地位有着不少贡献。除了高级时装外还经营香水、皮草、头巾、针织衫、内衣、化妆品、珠宝及鞋等克里斯汀·迪奥的毒药Poison等香水誉满全球。
创始历程克里斯汀·迪奥简称CD一直是炫丽的高级女装的代名词。他选用高档的华丽、上乘的面料表现出耀眼、光彩夺目的华丽与高雅女装倍受时装界关注。
发展历程编辑本段
克里斯汀·迪奥于1905年出生于法国的诺曼底,“Dior”在法文中是“上帝”(Dieu)和“金子”(or)的组合,
金色后来也成了Dior品牌最常见的代表色。克里斯汀·迪奥并不是服装设计出身,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,又作为企业家之子,他对艺术的热情却从未消退。在时尚领域不断浮沉后,1946已经不惑之年的克里斯汀·迪奥才在巴黎Montaigne大道开了第一家个人服饰店。
自1946年创始以来,Dior一直是华丽与高雅的代名词。不论是时装、化妆品或是其他产品,克里斯汀·迪奥在时尚殿堂一直雄踞顶端。
1935年,独立的早期,克里斯汀.迪奥经历了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。每天他得从报纸上的小广告中搜索工作机会,他没有固定的地址,时而与朋友同住,时而露宿街头,饥一餐,饱一餐,最终得了肺结核。尽管如此,克里斯汀·迪奥始终没有垮下。有一天当克里斯汀·迪奥因找不到工作而陷入深深失意时,一位时装界的朋友建议他画一些时装设计图,不料却大受欢迎。每一份设计都充分展露出他独特的才能,他紧紧抓住生活中的动态,每一份设计都如此地栩栩如生。
Dior1937年,克里斯汀·迪奥终于成为“Pignet”公司的时装设计师。就在此时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克里斯汀·迪奥被迫离开巴黎与家人团聚。当他重新返回巴黎时,他那“Pignet”公司时装设计师的位置已被他人替代,他只好成为一位助理。当时的Dior已年过而立,而他周围的朋友均事业有成,该轮到克里斯汀·迪奥大干一场了。多年的尝试与失败使迪奥日渐成熟,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。他是一个天生的设计师,从没学过裁剪、缝纫的技艺,但对裁剪的概念了然在胸,对比例的感觉极为敏锐。
克里斯汀·迪奥自己曾经说过:“香水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,所以我选择制造香水,哪怕你仅在香水瓶旁边逗留一会儿,你便能感受到我的设计魅力,我所打扮的每一位女性都散发出朦胧诱人的雅性,香水是女性个性不可或缺的补充,只有它才能点缀我的衣裳,让它更加完美,它和时装一起使得女人们风情万种。”
Dior香水1937年起,迪奥公司即成立自己的美妍研发中心。他们有近200位研究人员、生物学家、医师、药物学家与全球联网的20多家大学研究中心与科学机构合作,共同在创新美妍科技的最前线努力。对于他们的每款产品,触感一直是迪奥强调的重点,亦是他们坚持不变的传统。柔滑的触感,美丽的肌肤以及迷人的芳香都是女性所要求的重点;迪奥的护肤产品带来的是科技与愉悦的完美结合。
1947年,克里斯汀·迪奥推出了他的第一个时装系列:急速收起的腰身凸显出与胸部曲线的对比,长及小腿的裙子采用黑色毛料点以细致的褶皱,再加上修饰精巧的肩线,颠覆了所有人的目光,被称为“New Look”,意指Dior带给女性一种全新的面貌。的确,克里斯汀·迪奥Dior重建了战后女性的美感,树立了整个50年代的高尚优雅品味,亦把Christian Dior的名字,深深的烙印在女性的心中及20世纪的时尚史上。
2017年4 月 25 日,LVMH 集团控股方 Arnault 家族宣布,他们将以每股 260 欧元的价格收购上市公司 Christian Dior SA 剩余 26% 的全部公开股份。收购完成后,Arnault 家族计划将 Dior 的时装业务以 65 亿欧元出售给 LVMH 集团,与该集团名下的 Dior 香水及美妆业务整合。[1]
标志介绍编辑本段
迪奥Dior奢侈品标志设计的配色并未采用过多的修饰,直接纯色的黑。整个标志表现得非常流畅,简约。将D字母与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完整的协调在一起。将D字母运用得恰到好处。所有奢侈品的设计对细节追求都非常苛刻,迪奥标志设计中的D字母与O的搭配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型,一个半圆与椭圆的呼应构成了完美的弧线。
品牌识别编辑本段
Dior服装与其他品牌做法不同,它从不用任何CD或Dior等明显标志放在衣服身上,
(即使有Dior经典标志也是非常淡的颜色,如部分服饰领下浅灰色底深灰色字的Dior标志和部分提包的手提带下会有不明显但很气派的DIOR字样。Dior不会把标志放在外面。)而衣标上Christian Dior Paris是最好的辨识方法。此外,Dior比较高端服饰系列(当然DIOR本身就是一个高端品牌,这里指的是高端里的高端)的衣标的条码下会有很细的红线,据说是Dior的独创。
Dior:挂在提环上,以DIOR四个字母串成钥匙圈,是“Lady Dior”皮包最明显的标志,后来也几乎成为Dior另一个明显记号。
钻石格纹:Dior专用之钻石格纹,较少出现在服装上,多在Dior皮夹上可明显见到。
重大事记编辑本段
1905年,迪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,曾因家人的期望,从事于政治学习,后来因个人喜好转向美学,并结识了毕加索、马蒂斯、达利等画家。
1935年,开始为《费加罗报》作画,还曾以每张20法郎的价格在巴黎街头出卖自己的时装画。
1938年加盟罗伯特皮凯(Robert Piquet)公司,任助理设计师。
1942年与皮埃尔巴尔曼共事,此时他掌握了服装设计与结构等方面的技巧。
1946年Dior创立。
1947年2月12日 推出一系列作品:“新风貌”使他一举成名。接下来他的设计一发不可收拾:不对称裙子、垂直型服装、O型、A型、Y型、H型、郁金香型、箭型… 这一系列独具匠心的设计,让他使终走在时尚的最先端。他在巴黎时装界辛勤工作的10年里,巴黎女装从整体到细节都发生了耳目一新的变化。
1947年,迪奥被授予美国的雷门马可斯奖(Neiman Marcus Award)。
1950年,法国又颁发给他“荣誉勋位团”勋章(Remise de la Legion d'honneur)。
1957年,迪奥在意大利因心脏病突发离世。
1989年,品牌由意大利设计师费雷主持设计,他的到来为迪奥传统的较夸张、浪漫的风格融入了新的严谨与典雅。
1997年,年轻的英国藉设计师约翰·加利亚诺被推上了迪奥的前台至今。进入九十年代后的迪奥品牌,其品类范围除高级女装、高级成衣以外,还有香水、皮草、头巾、针织衫、内衣、化妆品、珠宝及鞋等。
迪奥品牌一直是华丽女装的代名词。大V领的卡马莱晚礼裙,多层次兼可自由搭配的皮草等,均出自于天才设计大师迪奥之手,其优雅的窄长裙,从来都能使穿着者步履自如,体现了幽雅与实用的完美结合。迪奥品牌的革命性还体现在致力于时尚的可理解性;选用高档的上乘面料如绸缎、传统大衣呢、精纺羊毛、塔夫绸、华丽的刺绣品等。而作工更是以精美细致见长。
1957年后,迪奥仍是华丽优雅的代名词。第二代设计师圣洛朗在1959年将迪奥推向了莫斯科,并推出迪奥的新系列苗条系列。第三代继承人马克。博昂,首创迪奥小姐系列,延续了迪奥品牌的精神风格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迪奥不但使巴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时尚中心的地位,还一手栽培了两位知名的设计大师:皮尔·卡丹,伊夫·圣洛朗(YSL)。 2011年秋冬约翰·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被开除,2012年fall winter haute couture改由Raf Simons担任品牌首席设计师。
John Galliano,曾经是Dior的首席设计师。多年以来,时尚界一次又一次,惊叹他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。人们称他为鬼才,称他为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大师。 Dior 2011秋冬秀场外面,Galliano的支持者打出了“王者已逝”的标语,虽然没有了Galliano的精彩谢幕,但是Dior 2011秋冬的服装展再一次证明了,这位大师的极致才华。我们虽然很可惜Galliano的离开,更怀念他在Dior的辉煌年代,连他精彩的天份,将会在时尚史里面记上一笔。
历任设计师编辑本段
1946年-1957年:Christian Dior(克里斯汀·迪奥)
1957年-1960年:Yves Saint Laurent(伊夫·圣·洛朗)
1960年-1989年:Marc Bohan(马克·博昂)
1989年-1996年:Gianfranco Ferre(奇安弗兰科·费雷)
1996年-2011年3月:John Galliano(约翰·加利亚诺)
2012年-现在:raf simons(拉夫·西蒙)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